捍卫免疫系统:中医有妙方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捍卫免疫系统:中医有妙方 当今社会,充满了压力。压力,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岌岌可危,在此介绍“黄耆枸杞大枣汤”,常喝可以捍卫我们的免疫系统。黄耆枸杞大枣汤的药方很简单,其中黄耆四钱、枸杞子三钱、红枣七颗。用开水冲泡二十分钟后当茶饮,常喝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感冒及疾病的发生。黄耆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现代药学的研究认为,增强身体免疫力首推黄耆。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大枣能补中益...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主要表现为长期水肿,血压较高,合并贫血,尿中有蛋白、管型等。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以下几型:①水湿浸渍型:水肿明显,面色苍白,神倦,怕冷,腰酸伴胸闷、腹胀,小便不利,脉沉弦,苔薄舌胖等。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胆固醇升高,符合慢性肾炎肾病型。治疗应宣肺健脾行水。采用下列药物:麻黄9克,桑白皮30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陈皮12克,云苓皮30...
别忽视宝宝的“地图舌”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别忽视宝宝的“地图舌” 带孩子的母亲可能偶尔会发现宝宝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这时家长就开始不放心,不知道孩子怎么了?还有的家长不把这个现象当做一回事而不去管他。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提醒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地图舌。据王医师介绍,地图舌是在4-5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地图舌出现后,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
看中医需要注意什么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看中医需要注意什么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病症是不同的,如:面色发黄提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颜面浮肿、面色发黑提示有肾脏疾患,面色苍白大多见于贫血的患者,面色红赤多为高血压病,面...
发挥中医优势根治哮喘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发挥中医优势根治哮喘 入秋以来,哮喘增多。“内科不治喘”这句话,已成为患者的心病,曾有不少医生向哮喘病人说“此病好不了,服点药、打点针、输点液,减轻点症状算了,好是不可能的”。患者听后,如五雷轰顶,灰心丧气,据天津名医董国立教授半个多世纪治疗此病的经验,运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此病完全是可以治愈的。治此病,用“宣肺祛邪”结合“扶正固本”已不下万例,(约60多万人次),均有良效。中医理...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误区多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误区多 近两年中药治疗高血压日益受到群众的重视,但存在许多误区,以至于许多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产生了不少偏见,影响了中医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误点:中医药不能降血压持这种观点的大都是受西医学的影响。认为西医降血压起效快,中药不能把血压降下来,所以用中药无效。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中医学认为,同其他疾病一样,高血压也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
急性咽炎不妨试用中医治疗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急性咽炎不妨试用中医治疗 咽红、咽痛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性咽病,本病多因病毒感染、细菌传染及环境刺激所致。细菌和病毒通常是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而传染,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温、粉尘、烟雾和有刺激性的气体。本病起病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随后明显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更加显著。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毒、细菌毒力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热、头痛、食...
上火有多种“灭火”要对症 2025-09-24 16:25:17 偏方大全 4℃ 0 上火有多种“灭火”要对症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
痹证是顽疾短期难治愈 2025-09-24 16:25:16 偏方大全 4℃ 0 痹证是顽疾短期难治愈 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邪侵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使肢体关节肌肉出现酸楚、重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上可按行痹(又称风痹,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痛痹(又称寒痹,以冷痛固定为特点)、着痹(又称湿痹,以酸痛重着为特点)等多种情况来选用中成药治疗。行痹表现为肢体、关节肿胀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恶风发热。因外感风、寒、湿邪而...
中医观汗知病 2025-09-24 16:25:16 偏方大全 4℃ 0 中医观汗知病 如果说在炎炎夏日,身体出汗是再寻常不过的了。但有的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吃顿饭、做点事或稍一紧张便汗如雨下,这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怪了。在医学上,多汗症可分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全身多汗症由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